首页 > 资讯 > > 正文
20|每日视点
2023-03-09 14:57:51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蓝山/编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俄罗斯《军事思想》杂志2022年第11期

【知远导读】文章阐述了自20世纪以来,俄罗斯帝国、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所参与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过程中其军队调动的主要问题。作者指出,只有高质量地制定调动(行军)计划和进行具体准备,军队才能在预定期限内以最小的损失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

俄罗斯联邦中长期面临的军事威胁在继续增长,可能被卷入各种规模的军事冲突和战争中。在现代化战争中,地面部队的高机动行动比以前更多,对兵团、部队和分队进行调动的作用和重要性更高1。在调动的组织和实施中表现出技巧最多的一方通常会取得胜利2。这是因为,当前作战行动的空间范围正大幅度扩展,机动性高,速度快,敌方部队打断和破坏调动的可能性增加(图1)。

图1.军队调动基本理论

通过分析以往战争和最近几十年军事冲突的进程和结局可以确定对部队调动的组织和实施产生影响的某些规律性。

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的主要交通线是铁路和水运系统。但对于这个庞大的国家而言,铁路网仍然是不发达的:技术装备程度低,机车车辆不足。而俄国欧洲部分的主要河流的流向沿经线方向,因此无法服务于位于国土西部的预定前线3

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部队输送能力(距离主要补给基地约8000千米)有限对俄国产生了负面影响。约12万人(其中边防部队24000人)的俄军部署在外贝加尔、阿穆尔河沿岸和滨海地区等广大地区。既有的道路网和西伯利亚大铁路没有能力及时将部队、弹药和物资运至满洲。驻扎在旅顺港的太平洋舰队第1和第2分舰队在对马海战中被击败4。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远东俄军总司令A·N·库罗帕特京力图保存实力用于总决战,因而未对前线部队提出主动进攻任务。而日军利用了这一点,无论在地面战场还是在海上战场,都果断集中使用己方兵力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尽管情况复杂,但得益于对军事交通的集中管理、巧妙调配资源和道路通行能力,俄国仅用3周就完成了动员,2个月后部队就被派到了前线,这令德国和奥匈帝国指挥部十分震惊6

(俄国)铁路部门迅速适应了战争情况,开始将普通车厢大规模改装为救护车、药品仓库、移动浴室、洗衣车、餐车。与此同时,和平时期未被察觉、并非特别紧迫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当军事交通紧张成为常态时,机车车辆不足、列车编组技术过时、调度管理组织陈旧的问题浮现出来了。在加利钦战役(1914年8月至9月)中,奥匈军队在撤退时仔细地破坏了铁路基础设施。因此,为了保障进攻,俄军不仅被迫改变轨距,还要修复车辆和桥梁。后来,在前线获得了丰富的行动经验的铁道部队完全胜任了输送部队和满足军队需求的任务。此外,装甲列车作为指挥所和步兵分队火力支援点在这一时期得到推广。除铁路运输外,内河水运也得到了利用,特别是普里皮亚季河、德涅斯特河和第聂伯河。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承担了军事海运和部分火力支援任务。

到1917年初,持续的战争和革命风潮使俄国的交通更加紧张。车辆总数少,损耗率持续攀升,与1914年相比,25%的蒸汽机车处于不完好状态,这导致人员和军用物资运输能力下降7(图2)。

图2.一战期间俄国蒸汽机车数量呈减少趋势

道路通行能力灾难性下降,军事运输变得日益缺乏计划8。在国内战争中,白军由于缺乏利用铁路在东西部之间及时运输兵力和装备的能力,因而无法集中力量对付工农红军,加上并发的许多其他政治、经济原因,从而加速了相互隔绝的白军东方和西方集团的失败。

1930年代末的两场短暂但十分重要的战役——苏蒙军队和日本军队之间于1938年7-8月在哈桑湖地区和1939年5-9月在哈勒欣河地区发生的武装冲突,再次证明了在苏联东部地区发展道路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日本占领满洲部分地区并于1931年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人在边境挑衅更加频繁9。日本人在靠近苏联边境的占领区开始构筑军事设施,其中包括从张家口到哈伦阿尔山的铁路支线,从而为前出至苏中边界和下一步巩固既占区域,为未来进攻苏联准备出发基地开辟了前景10

苏联领导人为应对事态向这个方向发展,从1936年开始及时将红军部队大约3万人、50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4个航空团调至危险方向。稍晚些时候,在1939年夏季之前对三段土路(乌兰乌德-恰克图-乌兰巴托、巴因图缅-塔姆齐克布拉克布拉克;乌兰巴托-温都尔汗-巴因图缅)进行了修筑,加强了汽车运输部门,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运输和补给11。在武装冲突过程中完成了博尔贾-巴因图缅铁路支线的修筑工作。尽管在冲突结束后才投入使用,但这条铁路仍然运送了作战行动急需的部分物资。这些工作支持了部队的战斗力,并有助于抗击日本人的侵略。

图3.苏芬战争(1939-1940年)期间苏联的宣传画

1939 年11月30日,在又一次尝试在互利条件下就国界向列宁格勒西北方向外推70千米磋商失败后,苏芬战争(1939-1940年)爆发。

(苏联红军)在作战行动的第一阶段(自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2月10日)中失败。仅由列宁格勒军区(第7、8、9、14军)组成、由K·A·梅列茨科夫指挥的一个方面军无法以其兵力突破(芬军)防御。芬兰军队的纵深梯次防御和不利的天气条件使苏联红军既无法发挥人员优势,也无法发挥装备优势。因此苏联红军指挥部利用铁路运输和空运加快调动部队,对列宁格勒军区进行了重新部署,用来自莫斯科军区、哈尔科夫军区、白俄罗斯军区和乌拉尔军区的兵团加强了西北方面军。在短时间里交付了冬季服装(短皮外衣,毡靴)、寒带燃料、雪橇。之后,红军于1940年3月13日完成作战行动并取得了胜利12

战争的结果是苏联得到大约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夺取了维堡。这是一个明显的战略胜利(图3),因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芬兰人直到1941年9月才前出至原来的国界13

法西斯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前的备战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在较短时间内(1941年3-6月)在德苏边境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300辆坦克,47000余门大炮,约5000架飞机,192艘战舰)14。在战争爆发前2-3周里通过铁路向德国西部秘密突击运输了军事技术装备,特别是坦克。苏联在其西部各军区(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奥德萨军区)一共只有186个师(步兵师、骑兵师、摩托化师和坦克师)和2个旅,共274.2万人,1500辆KV和T-34坦克,37500门大炮和迫击炮,1500架飞机15

从外贝加尔军区和远东军区向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及时调动了12个步兵师、5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约12.3万人),与西方面军、后备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加里宁格勒方面军在1941年底合力挡住了德国军队,守住了首都莫斯科(图4)。在此阶段,苏联铁道部队建立了真正的功勋:由于放弃了部分技术规定,得以缩短了部队运输周期。军列在全面灯火管制的情况下以最少数量的光信号奔驰16。在此期间沿西伯利亚大铁路从国土西部向东部疏散了大量工业设备、专家、工人和居民。

图4.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用铁路运输装甲技术装备

得益于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获得的部队重新部署经验,为了歼灭军国主义日本在满洲、萨哈林南部和千岛群岛56个岛屿上的部队,1945年4-8月苏联把军队从欧洲部分和被解放的国家隐蔽地调至远东战场。在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重新部署军队需要沿长9000-12000千米的唯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输送超过2600趟军列,其中1/3运载技术兵器、弹药和物资器材。此外,1500千米内的方面军间重新部署通过铁路进行,而250-600千米内的重新部署则以混合行军的方式进行。在沙化和荒漠化地区,坦克和机械化兵团每昼夜行程为100-150千米,而步兵兵团为40-50千米。这确保了苏联军队在远东和满洲的战略进攻战役中获胜。

可见,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和对日作战中,铁路是调动部队、输送武器装备、弹药和物资器材的主要手段(图5)。

自20世纪下半叶起,随着运输手段的发展,新型武器装备的列装和军队机动性的提高,军队调动实践也发生了变化。

图5.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1941-1945年)苏联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量

在1968年的“多瑙河”行动中,华约国家部队集团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及时进行兵团调动的范例。8月20日夜至21日凌晨,驻扎在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苏联的华约部队分十八路越过边界进入捷克斯洛伐克17。得益于预先准备了后备驾驶员,及时配发了地形图和大比例尺居民点平面图,以及良好的道路条件,苏军混合纵队的行程达到了220-270千米/昼夜。

在I·L·韦利奇科中将的指挥下,驻德国苏军集团第20近卫集团军的先头分队在接到战斗命令6-7小时后就开进了布拉格。为了控制捷克斯洛伐克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将第7和第103空降师机降至布拉格附近的2个机场和沃多霍季机场(捷克)、图罗卡尼机场和纳梅什季机场(斯洛伐克)。同时以欺骗行动控制了布拉格附近的鲁兹涅机场:苏联安-24客机以飞机故障为由请求紧急着陆,着陆后苏联空降兵封锁了机场调度塔,然后保障载有人员和技术装备的后续运输机着陆18。在20天的行动中,开进捷克斯洛伐克的华约部队共约50万人,装甲车辆6000余辆。

1979年(苏联)在为向友好的阿富汗人民提供国际主义援助而在阿富汗境内组建部队集团,以及为阻止邻国进行反阿行动创造有利条件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在“多瑙河”行动中获得的经验19

70年代末苏联在阿富汗境内部署部队集团之前进行了高质量的准备工作。苏军预先派出若干小分队着便衣坐汽车进入阿富汗,假称帮助建设道路及其基础设施。为了对路线进行侦察,他们在障碍区和曲折、狭窄路段组织警备勤务,沿预定的主力运动路线推进。

1989年苏军第40集团军从阿富汗撤离也是部队调动的范例20。得益于有效的行军和前哨警戒系统(在纵队运动路线附近的山口和制高点设立岗哨、移动和固定哨卡),苏军成功地防止了在撤离过程中遭到阿富汗反政府游击队的袭击。

1999年6月12日夜,驻波黑国际维和部队的一个俄罗斯混编营为支持普里什蒂纳的塞尔维亚人而一昼夜急行军600千米,是高效而及时的部队调动的范例。进行行军的决心是在短时间内定下的,而从派出的侦察队及时获得可靠的情报使得可以尽可能缩小前哨警戒的编成,并明确运动路线,而全部低速技术装备作为第二梯队独立纵队行动。得益于驾驶员良好的行军技能、有利的道路条件和当地居民的协助,纵队的平均行进速度达到了每小时60-70千米(图6)。这使其抢在英国科索沃维和分队之前控制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斯拉蒂纳机场。

图6.俄罗斯混成空降营向斯拉蒂纳机场开进

1994-1996年俄军在车臣地区为恢复宪法合法性和法律秩序而进行反恐作战的经验表明,有组织地进行部队调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作战行动的胜利。自1994年12月起,在完成第一阶段行动(1994年11月29-12月6日日,在莫兹多克、弗拉季高加索和基兹利亚尔方向组建兵力集团)之后,联邦部队着手进行第二阶段行动,即前出至格罗兹尼,建立内外两道封锁圈(图7)。由第8近卫步兵军组成的东北集团(基兹利亚尔方向)在L·I·罗赫林中将的指挥下最为成功地完成了开进行动。为及时前出至预定区域,罗赫林中将派出一个侦察小组沿经过杜博夫斯卡亚镇和新谢德林镇的备用路线进行侦察,佯装作战集团的主力将沿此方向开进。这个侦察小组假装为集团兵力和装备的通过开展保障工作,沿路组织地方政府和居民点管理机构进行配合。而实际上第8近卫步兵军主力的行进路线穿过达格斯坦草原,经过亚历山大-涅夫斯科耶、索尔涅奇内、捷列克利-梅克捷布、库姆利等居民点,途中实际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从而及时前出至托尔斯泰-尤尔特区22

图7.俄军摩托化步兵营在车臣境内行军

在行动的第三和第四阶段(夺取格罗兹尼,稳定车臣共和国局势)过程中,在俄军准备和进行部队调动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暴露了一个严重不足:分队指挥员所使用的地形图过时(1980年以前出版),不能反映现实地形信息。直到1995年1-2月,借助于航天拍摄技术,地形图才得到更新。

本世纪初,部队调动的组织和实施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因为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遂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化侦察和杀伤装备(侦察卫星、飞行器(包括无人机)、导弹系统)能及时发现部队准备和行进,并能近实时实施打击及火力和技术杀伤,不仅能在战斗行动区域进行,还能在远离战斗接触线的区域进行。

2008年格奥冲突期间第58集团军的重新部署是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该集团军的兵团和部队隐蔽集结于南奥塞梯边界附近罗克斯基隧道的接近地。同时,隧道入口和两边的邻近道路都被俄军侦察分队和特种分队及时控制(图8)。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格鲁吉亚无线电电子战手段的压制,在部队实施运动和机动的头两天里指挥相当困难。

2015年在叙利亚的反恐斗争中,在2015年9月30日联邦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境外使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决议》(第355-SF号决议)的基础上,俄军进行了组建部队集团的大规模工作,而在此之前采取了一系列准备措施,其中大部分是部队调动。期间人员、装备和物资的空中和海上输送规模在后苏联时期首次达到了如此高的指标23

图8.2008年8月格奥冲突中俄军的调动

在叙利亚的作战行动的准备和实施特点对部队调动和纵队路线的组织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组织调动时不仅考虑到道路状况。选择的运动路线主要途经小型居民点,并尽可能考虑到地形伪装特性。在军用物资伴随保障分队中编配了装备现代化爆炸物搜索手段的工程兵班24。为在最危险路段上防止无线电遥控地雷爆炸而使用了无线电干扰发生器25。规定行军时在极端情况下使用声信号、信号弹和烟幕指挥分队。为了防止遭到伏击而布置了地雷爆炸性障碍物,以在敌人最可能采取行动的方向上掩护纵队运动路线。在最危险路段上运动时使用无人机进行预先侦察。

因此,根据当前正在形成的军事冲突趋势,完善部队调动准备和实施的必要性已经成熟。

首先必须放弃制订兵团与部队在小容量战术方向上同时运动的计划。应在不破坏战术完整性的情况下将部队和分队的行军队形分解为小纵深纵队。

为顺利通过峡谷、山口、桥梁、渡口和通行困难路段的障碍区,还应在连一级使用无人机,作为对传统侦察类型的补充(图9)。

图9.军队调动组织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上级指挥员所属的兵力应对敌人的战术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组织对空防御,装备防空兵器和电子战装备的营应采取一部分防中、近程无人机的措施。

正在形成的趋势表明,最近10-15年作战行动特点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配合有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而使用高精度武器无须密集使用火力就能在远离战斗接触线的地方及敌方开进及展开临战队形时精确摧毁其正在移动的武器和技术装备。

对武器装备未来发展的预测表明,为完成侦察-火力(打击)任务,侦察装备和杀伤兵器将继续融合为统一的系统,这无疑将使继续发展部队准备与调动理论更为迫切。

参考文献:

1 Воробьев И.Н.,Киселев В.А. Операция XXI века: монография.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Общевойсковаяакадемия Вооруженных Сил РФ», 2007. С. 233—244.

2 Воробьев И.Н.Тактика: учебник. 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Общевойсков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ооруженных Сил РФ»,2005. С. 3.

3 Кириченко А.В.,Мартыненко И.В.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оинских перевозок в годы пер-в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ы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URL: http://history.milportal.ru/organizaciya-voinskix-perevozok-v-godypervojmirovoj-vojny/(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29.09.2021).

4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 1904—1905 годов. URL: http://

istoriarusi.ru/imper/russko-yaponskayavojna1904-1905-kratko.html(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 22.09.2021).

5 Левицкий Н.А.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 1904—1905 гг. М.: Воениздат, 1938. С. 71—79.

6 Воробьев И.Н. Тактика— искусство боя: учебник. М.: ОВА ВС РФ, 2002.

С. 620—634.

7 Верт Н. Историясовет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1900—1991. М.: Прогресс-Академия, 1992. С. 63—65.

8 Сенин А.С. Железныедороги в марте—октябре 1917 г.: от кризиса к хаосу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2004.№ 3. С. 37—40.URL: http://biblioteka.by/m/articles/view/

ЖЕЛЕЗНЫЕ-ДОРОГИ-В-МАРТЕОКТЯБРЕ-1917-г-ОТ-КРИЗИСА-К-ХАОСУ(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 13.01.2022).

9 Цит. по: ТришункинВ.В. МаньчжоуГо — марионеточ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Маньчжурии иВнутренней Монголии, находившееся в полной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Японии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2020. № 4. С. 4—10.

10 Причины конфликта наХалхин-Голе в 1939 году. URL:http://zen.yandex.ru/media/history_river/prichiny-konflikta-na-halhingolev-1939-godu-60b3a50ca471d16dac9454dd(датаобращения: 26.09.2021).

11 Тришункин В.В.Материаль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обеспечение войск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в военных конфликтахконца 30-х годов //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2020. № 4. С. 4—10.

12 Буранов Н.Р., МягковМ.Ю. «Правда и ложь о Советско-финской. Кто развязал «Зимнюю войну»? //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 URL:http://aif.ru/society/history/pravda_i_lozh_o_sovetsko-finskoy_kto_razvyazal_zimnyuyu_voynu (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 29.12.2021).

13 Самсонов А. «КакФинляндия «победила» СССР» // Воен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URL: http://topwar.ru/(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29.09.2021).

14 Великая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 1941—1945 годов. В 12 т.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и начало войны.Кучково поле, 2012. Т. 2. С. 525.

15 Там же. С. 499—500.

16 Фролова И. Кто спасМоскву в 1941:сибиряки или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ики генерала Апанасенко? URL:http://topwar.ru/179943-kto-spas-moskvu-v-1941-sibirjaki-ilidalnevostochniki-generala-apanasenko.html.(датаобращения: 11.10.2021).

17 Операция«Дунай».URL:http://russian7.ru/post/operaciya-dunay-kak-v1968-godu-sovetski/(датаобращения:23.09.2021).

18 Ввод войск вЧехословакию. Операция Дунай. URL: http://www.domarchive.

ru/history/part-3-ussr/135(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 23.09.2021).

19 История участия СССРв афганском конфликте. ТАСС. URL: https://tass.ru/info/ 6116588 (датаобращения:15.01.2023).

20 Воробьев И.Н.Тактика — искусство боя: учебник. Минск: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о-

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2002. С. 673—674.

21 Взятие аэродрома«Слатина» в Косово в 1999 году. URL: http://ria.

ru/20190612/1555503640.html(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 23.09.2021).

22 Антипов А.В. ЛевРохлин: Жизнь и смерть генерала. М.: Эксмо, 1998.

С. 96—98.

23 Булгаков Д., ФаличевО. Крепкий тыл // 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курьер.

2016. № 29 (644).

24 Найти и обезвредить:какую технику применяют российские саперы

в Сирии // ТАСС. URL:http://tass.ru/armiya-i-opk/3958476/amp?usqp=mq331

AQCCAE%3D (датаобращения:24.09.2021).

25 Литовкин Д. Россияобкатала в Сирии интересные новинки электроники //Телеканал «Звезда».URL:http://discussio.ru/technologies/rossiya-obkatala-v-siriiinteresnye-novinki-elektroniki/(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 24.09.2021).

(平台编辑:黄潇潇)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