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 界”单元将呈现北京展映中最具有探索意识的一组作品。
【资料图】
在“镜 界”之中,我们关注电影艺术形式上的突破,体察影像的质感、动态和温度,思考电影的未来和可能性。
镜,是发现,是观看,是纪录,是审视,是洞察。
界,是层次,是界限,是视野,是维度,是宇宙。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单元,探索滋养一种眼光的可能。用这种眼光,去开拓电影的世界。
“镜 界”单元向各位推荐以下精彩影片:
《超自然》
一部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超验作品。荣获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奖论坛及新电影论坛最佳影片。
影片从漆黑一片中传来的声音开始,引领观众展开一场生命之旅——通过4K高清摄影、超8摄影、数字技术等多种材质和素材,跨越虚构与真实,将地域、历史、幽默、剖白融于一体,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既是神话的又是机械的,既是近在眼前的又是遥不可及的。
我们已习惯于凝视银幕,而在《超自然》里,银幕从始至终凝视着、吸引着、撩拨着银幕外的观众。
《塞涅卡》4K
曾执导《冒牌上尉》、大热剧集《千谎百计》的罗伯特·施文特克总能发掘出沉重主题中的荒诞性。他于今年柏林电影节推出这部极具风格化的历史题材大作并取副标题“地震的创世纪”——足见他的创作野心。
约翰·马尔科维奇饰演的塞涅卡在历史上惨遭尼禄皇帝弃用并赐死。故事围绕着这位机关算尽的弄权者展开一场光怪陆离的“八部半”。
影片在摩洛哥南部的瓦尔扎扎特取景拍摄。这里曾经是奥逊·威尔斯的《奥赛罗》、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天国王朝》的取景地。这座英雄崛起,哲人陨落的古城在片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成为了塞涅卡的告别舞台。
《丛林野兽》
一对男女,一家夜店,无数次的邂逅与等待,从Disco到Techno,恍然度过25年时光。本片改编自亨利·詹姆斯同名原著小说,将文字所描述的暧昧与情欲具象化到一个单一的场景——1979年至2004年之间,一家夜夜笙歌,永不停歇的俱乐部当中。
这是一个关于沉迷的故事,一场存在主义的实验。导演近乎贪婪地拍摄舞池中的生命舞蹈,真实与梦幻之间的气泡被戳破。在男女主人公一静一动的情感游戏中,时光呼啸而过,嚎叫着:丛林中的野兽到底是什么?它从哪里而来?又要到哪里去?
《寻鸟之笼》
继《寸步不离的兄弟》导演亚历山大·佐洛图金之后,1992年出生的玛丽卡·穆萨耶娃是从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州立大学导演专业、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所开设的工作坊中走出来的又一位新锐作者。本片是穆萨耶娃的长片处女作,入围柏林电影节遇见单元。
影片以镜头“框取”多位女性的自由抗争与命运抉择,在刻画人物和调控情绪上挥洒自如,人物与景观的结合为一大看点。全片采用圆角矩形画幅,似用无数张老照片记录下了一部女性隐秘生活史。
《吸烟致咳》4K
法国鬼才导演昆汀·杜皮约继《鹿皮》《育蝇奇谭》后又一部脑洞大开的荒诞喜剧。本片可被视作他对当下流行电影文化的一次毫不留情的全面鞭挞,一部杜氏反讽的“集大成”之作。
法国群星汇聚一堂,在这个充满“地狱笑话”的“故事会”式影片中,接连制造让人捧腹而又脊背发凉的诡异场面。
一部全面反类型的电影,一个让人过目不忘、惊掉下巴的“超级英雄”故事。
《造物》4K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编舞艺术家之一——阿库·汉姆自幼接受南亚古典舞体系训练,在与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芭蕾男孩舞团,云门舞集等知名舞团的广泛合作中,又吸取西方现代舞与芭蕾舞的精华,风格杂糅,却又独树一帜。此次他联手导演阿西夫·卡帕迪亚把目光投向玛丽·雪莱的科幻杰作《弗兰肯斯坦》。
《马拉多纳》《艾米》《永远的车神》等高分纪录片的导演阿西夫·卡帕迪亚以他极善于发掘天才火花的镜头之眼深入舞台现场,捕捉天人合一的灵感时刻。著名美术设计、当代艺术家叶锦添担纲本作视觉和服装设计。强大的阵容让《造物》无论在表演、还是视听效果上都突破界限,成为不容偶过的浑然珍品。
《麦高芬的味道》
影片故事讲述屡屡失意的小导演,偶然遇到了他理想中的电影女主角。在对女主角展开追求的过程中,导演对女主角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正要创作的电影。一男一女两个人带着对电影、艺术和爱情的不同看法展开了一场城市漫游,逐渐走进一个模糊了梦境与虚构,融合了想像与现实的世界。
这是李云波的第四部原创电影,也是他第四次携新作亮相“北京展映”。李云波自编自导的三部长片《呼吸正常》《无名狂》和《珍珠》分别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并获得奖项。
新作《麦高芬的味道》将一个作者寻找缪斯的故事化作了秋天的十八个瞬间,完成了一场创意不俗的形式实验。
《戏梦空间》
活在电影里是许多人的梦,本片却由这个愿景出发构造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残酷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人都有“预定角色”在“预设情节”中按部就班地生活。随着我们的“女配角”萌生希望想要逆天改命升级成为“主角”,命运的魔方开始转动,引发一连串奇幻故事。这部比《楚门的世界》更令人胆寒的社会科学幻想又名“潜台词”,恰恰说出了银幕内外每一个“戏中人”的心声。
本片导演索菲·林嫩鲍姆就读于著名的巴伯尔斯贝格影视学院,以一系列短片和纪录片成为令人瞩目的新星。她凭借这部充满奇思妙想的人性寓言获得了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水晶球奖提名。
本就脑洞大开的故事设定,配之以实验性和舞台感十足的美术设计、大胆的剪辑与反传统的配乐,整部影片在调性上不断在代入感与间离性之间来回游走,让观众获得前所未有的奇妙观影体验。
《塔楼上》
黑白、男女、邂逅、酒局,聊天……这些洪常秀“电影辞典”中反复出现的元素再度组合,竟然还能够生发出不一样的故事和感悟。
影片的全部故事都发生在一栋四层小楼内外,人物在楼梯上上下下,在不同楼层之间穿梭,经由同一扇门进入不同的空间和物是人非的世界。
密闭而单纯的空间,让洪常秀得以在时间的实验和探索方面格外自如挥洒,这也是本片异于以往洪常秀电影之处,值得细细玩味。
《在水中》
洪常秀的最新作品,入围柏林电影节遇见单元。本片的视觉效果非常突出——大胆失焦以模糊观众的视线——让一向以亲近观众、吸引观众为要义的银幕向观众呈现一种拒绝态势,不啻为一次直面观众的勇敢挑战。
影片讲述一个年轻的演员决定拍摄一部短片,与几位剧组成员前往济州岛群找灵感。这一组年轻的电影人散漫地游离在海边,像等待潮起潮落一样静候着一个故事的到来。
拍电影的人究竟想拍什么?看电影的人究竟想看什么?答案,或许,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