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光伏制氢重大技术突破
2023-06-19 10:00:48 KE科日光伏网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家。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的估算,到2030年,我国对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长至3715吨,到2060年将增至1.3亿吨,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50年,氢能产业链的年产值有望达到12万亿,光伏装机规模也将增至900吉瓦,形成万亿级市场。

在各种制氢方法中,光伏制氢备受关注,而其他方法如氯碱工业副产氢、化工原料制氢和石化资源制氢,往往不符合绿色发展的主题。唯有光伏制氢才能产生真正的“绿氢”。

除了经济和环保的优势之外,光伏制氢还可有效解决光伏电站的消纳问题,减少弃光率,使得光伏发电的利用率达到100%。


【资料图】

因此,光伏制氢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正迅速崭露头角,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光伏企业开始积极布局光伏制氢项目,包括阳光电源、亿利洁能、金开新能和晶科能源等。其中,隆基绿能更是由创始人亲自出动,与朱雀投资合作成立了氢能子公司,积极拓展光伏制氢业务。

央企也积极参与其中,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220千伏绿氢变电站已于2023年3月31日成功送电,计划在6月30日投产。

随着众多光伏公司纷纷宣布进军光伏制氢项目,他们的股价也迅速飙升。然而,尽管市场前景广阔,光伏制氢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一些棘手的技术瓶颈。

其中,两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催化剂的不稳定性和逆反应的存在。

最近,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的Dae-Hyeong Kim教授和Taeghwan Hyeon教授等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创新的可浮式光催化平台,采用多孔弹性体-水凝胶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相关研究成果以《Floatable photocatalytic hydrogel nanocomposites for large-scale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为题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该纳米复合材料在空气-水界面处展现出高效的光传输能力、易于气体分离以及抑制H2逆氧化的特点。在无需强制对流的条件下,Pt/TiO2冷冻气凝胶催化剂实现了高达163 mmol h-1 m-2的析氢速率。

通过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应用经济可行的单原子Cu/TiO2光催化剂,纳米复合材料每天能够产生79.2毫升的氢气,充分展示了其在自然光照下的出色性能。

这项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可漂浮光催化平台,在太阳能制氢领域显示出优于传统系统的潜力,并具备巨大的商业化价值。

如果该项技术能够得到广阔应用,将促进大规模氢能生产。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光传输和催化性能能够实现更高的氢气产量,为可持续能源供应提供了可靠的来源。这将促进能源行业向更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型,将极大程度的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增长,形成新的规模化能源市场。

然而,除了光伏制氢领域自身存在的技术瓶颈,氢能的运输和储存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相关领域的从业者。目前,长距离氢气运输仍主要依赖汽车运输,但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是导致终端用氢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制约了产业链的发展。

与此同时,氢气作为一种极易燃的气体,储存变得极具挑战性。此外,氢气在金属晶粒周围会聚集,形成高达18.7兆帕的压力,相当于地表气压的187倍,对金属结构造成破坏和脆化,这就是所谓的“氢脆”现象。

因此,关于光伏制氢是否能够相互促进的问题,以及能否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产业风口是否能够实现落地并达到规模经济,这些仍然无法盖棺定论,需要时间来进行验证。只有经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才能揭示光伏制氢在能源领域的真正潜力。

x 广告